歷經流產、不孕的父母,容易陷入育兒恐慌一項最近的研究顯示,流產帶來的抑鬱與焦慮苦能會持續三年之久,就算期間母親生下了健康的嬰兒也一樣.父母與醫師有可能以為,一旦生下了健康的嬰兒,這些感覺就會消逝.但若父母未曾哀悼自己的失落,並藉此跨越痛苦與悲傷,恐懼與傷痛的感覺就有可能會留在心裡.這些感覺可能會被貼上焦慮症與抑鬱症的標籤,並使父母無法專注在健康的嬰兒身上. 一位母親告訴我,她曾失去過一個孩子,在後來產下健康的嬰兒後,她有整整一年都深受嚴重的產後憂鬱症折磨.在另一個診療案例中,患者是一名五歲大的男孩,有嚴重的分離焦慮問題.一開始,我們聚焦於如何讓他願意睡在自己的房間裡.但在我們對彼此更加熟識後,他的母親坦白地告訴我,她在男孩三歲時曾流產過一次,這讓她非常傷心.最後我們發現,其實小孩是在擔心他的母親.他的分離焦慮來自於想要保護母親不再感到傷心的欲望.一名年輕的女性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與過動行為被診斷出ADHD,接受了多年的治療.在精神狀況出現明顯的衰退後,我們才終於聽到了她的故事.她有一個哥哥,在她出生的前一年就胎死腹中了.在她剛出生的那幾年,她的母親由於失去她哥哥,長期受嚴重抑鬱症所苦,但她從來沒有談過這件事. 「流產後懷孕支援」(PregnancyAfterLossSupport)是一個重要而溫馨的部落格,這個部落格提供流產後再次懷孕的父母一個空間,能理解並分享心中的複雜情緒.在其中一篇文章裡,一位母親傳神地描述了流產對後來生下的孩子與自己之間的關係有什麼影響.她對一位斥責她不該讓兒子跑在她前面的聯邦快遞員發話. 聯邦快遞員先生,你並不知道,你那天早上看到的景象代表什麼意義.你不知道,要讓我的孩子走在我前面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他還在我的子宮裡時,我幾乎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擔心他還會留在子宮裡面多久.你不知道,從他誕生的那一刻起,他就能用那雙清澈的藍眼睛靜靜地告訴我,他的靈魂是多麼蒼老、多麼睿智,有時候他的雙眼會讓我忽然意識到,我們之間的關係有多麼神奇.你不知道,看著他長大並越來越獨立,獨自經歷層層轉變,對我來說既是生命中的驕傲與喜悅,同時也是一種無法停止的悲傷. 痛苦、失落與不孕症療程彼此糾纏不清,和流產帶來的悲痛一樣難以被發現,尤其是在母親生下了健康的孩子之後.有證據顯示,不孕症療程帶來的影響可能會在生下孩子之後繼續存在.丹麥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曾治療不孕症的父母所生下的孩子罹患精神失調的機率,比一般孩子還要高上百分之三十三.研究者並未告知原因,但他的假設是,較高的機率並非來自於不孕症的治療,而是來自於母親對不孕症本身的反應.這些「精神失調」意味著父母把揮之不去的失落感傳遞到下一個世代身上了. 母親或者父親在進行不孕症療程時,雖然沒有受到生理上的傷害,但是必定會有情感上的創傷,因而可能在育兒時變得十分脆弱.無論專業人士提供多少善意的寬慰,父母依舊有可能會對新生兒的健康狀況抱持著持續的焦慮.在治療不孕症時,父母常會再三感到失落,這種失落感不只來自於未成功的每個週期,有時也來自於早期流產.這樣的經驗可能會讓父母表現出適應反應,為了預防自己再次感到失落而表現出情感上的疏離.他們可能會拒絕投降,拒絕愛上新生兒.他們也有可能只是在療程中耗盡了情感. 曾被不孕症治療施加壓力的父母,在發現孩子罹患精神失調的機率較高時,他們會變得很驚慌.但正如我們在第三章所說的,這種認知雖然會讓他們驚慌,但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他們預防的機會.在最理想的狀況下,接受不孕症治療後產下孩子的父母,應該獲得額外的時間與注意.若我們能提供空間讓父母得以抒發失落帶來的悲傷與恐懼,並考慮到這些情緒對新家庭產生的影響,我們就能事先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 ﹝延伸閱讀﹞寶寶大哭媽媽也崩潰?不是你的錯,請這樣做…孩子哭鬧時說道理是沒用的!父母們,這時請這樣做… 沉默的孩子:那些太快被貼上「病症」標籤,從此被迫掩蓋真我,與世界失去聯繫的孩子們沉默的孩子,多數都是被迫緘默的孩子孩子所有失序行為,都是企圖與你溝通的信號急於把失序行為貼上焦慮症、自閉症、ADHD標籤,進入治療可能會錯失孩子本來透過失序行為,想要向你傳達的情緒真相25年兒童行為心理學博士臨床經驗公開<背離親緣>作者安德魯.索羅門大力推薦亞馬遜書店五星好評﹝教養觀點話題書﹞「本書激勵人心、一針見血,是包含了耐心、謹慎與專注的讚美頌,在現今的數位世代中當屬罕見的作品.現今的醫療制度充滿了生物學與統計數字,這本書可說是警世的呼籲.有人認為情感與治癒要花太多時間,但克勞蒂亞‧高德博士創造了一個有智慧的家庭關係宣言,告訴我們該如何走向更好的家庭關係,她以簡潔優雅的文字讓讀者更加理解,那些我們原本對孩子就能感受到的愛.」──<背離親緣>作者安德魯.索羅門孩子的行為,包含許多看似脫序的徵兆,都是他的一種溝通方式.而現代的教養文化重視快速解方、行為管理、專業評估與藥物治療,許多父母習慣把孩子的行為當「問題」來解決,然而這些本來是想與你溝通的訊息,若不慎解讀錯誤,那麼孩子與你的連結,就會在疏忽的那些瞬間一點一點斷線,並漸漸變得沉默.沉默的孩子,不一定是「不說話」的孩子,他們只是會慢慢無法再展現真我,放棄與世界溝通. 了解更多: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