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20週後未滿37週前就提前生產就是早產.早產常常會讓寶寶因為器官尚未發育成熟而造成暫時或永久的傷害或後遺症.特別是呼吸器官,主要是呼吸窘迫症及缺氧,以及腦部出血,造成腦壓過高及腦部損害等重大問題.而且早產其實並不少見,我們身邊或許就偶有聽過有人發生早產的狀況,統計上整體發生率約為5%~10%,所以所有的媽媽都應該了解早產可能的原因、徵兆以及如何避免發生早產的發生.早產的原因可以預期的早產的風險因素有許多,包括抽菸、喝酒、懷孕間隔時間太短、曾有相關病史、多胞胎、前置胎盤、羊水過多或過少、子宮畸形、胎兒異常、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早期破水以及孕期感染等.這些可以預期的原因只要定期產檢大多數是可以預防或早期發現處理.可惜的是這些可預期的原因只占早產的一小部份(25%).而大部份的早產(75%)都找不到原因!早產的徵兆早產也就是跟生產一樣,大多數的早產都會有類似生產前的徵兆,包括如月經來臨般的腹痛、持續性下背酸痛、陰道分泌物增加、有血染之陰道分泌物以及觸摸到收縮變硬的子宮等.就應該盡速回診接受近一步的檢查來確認.醫師會由媽媽的症狀並藉由胎兒偵測器(Fetalmonitor)測量子宮收縮,陰道超音波測量子宮頸長度或檢驗胎兒纖維黏連蛋白(Fetalfibronectin(fFN))來偵測或診斷早產.早產的治療與預防因為大多數的早產都找不到特別的原因,加上現代雙薪家庭,媽媽通常要兼顧家庭與職場的壓力,同時要承受懷孕生理與身體結構上的變化,讓每個媽媽都增加比以往更高的早產機會.所以一旦有早產的徵兆的時候都應該積極地調整生活型態與重新安排工作,避免過度勞累以及壓力,避免不必要以及過度的活動.若是沒有改善或是診斷可能會有早產發生的話則需進一步治療.因為每個人對治療的方式反應不同,經驗上醫師會嘗試各種可能的方法來預防早產的發生,包括臥床、較密集的產前檢查,給予安胎藥物來抑制子宮收縮.目前早產的治療一般都是依據國外的準則與指引來進行治療.如果孕婦在34週之前診斷早產的話通常會住院接受安胎藥物治療,藉由治療來將分娩延後48小時之後,在延長的時間中給予特定藥物加速寶寶肺部及其他器官的成熟,來延後早產的發生並降低或減少寶寶的後遺症. 施俊宇 醫師現任:長榮宥宥婦產科專長:胎兒高層次超音波、腹膜外剖腹生產、硬脊膜外麻醉、減痛分娩、自然產併陰部整型手術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drkevinshih/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rkevinsh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