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先生喜獲麟兒,他和交往幾個月的S小模在夜店認識,情投意合之下迅速地有了他們的孩子,Z先生喜出望外,非常開心,一方面也覺得身為別人的老公,似乎多了份「責任」! 可殊不知,當S小模變成Z太太之後,角色上和心態上有很大的轉變,變得常和Z先生因為顧孩子起衝突. 「我就說小孩給保母帶就好,我們還是可以兩人世界,幹嘛要花這麼多時間?」Z先生因為太太又為孩子是情大驚小怪,著急地跟太太溝通.「我想你還沒準備好當一個爸爸,你跟我說,你要什麼時候才意識到該對你的小孩負點責任?」Z太太,聽到地是Z先生還處於單身那種一心向外的樣子,心裡非常火!「我小時候也是家裡的印傭帶大的阿,有什麼不好,我反而會四種語言,跟哥哥感情也超好,我還不是這樣長大了?」Z先生實在是一頭霧水,他從小被家中的印傭寵著長大,家人也是無非全家聚餐則不特別聚會,他衣食無缺,有著比別人更優渥的零用錢,這樣長大的他,也不功成名就,他討厭太太的過度敏感. 對他來說,他想要有一段感情,想要成為別人的老公,想要成為社會上像爸爸一樣有名望的男人,可卻沒想過要怎麼身為一位父親.在過去的某時某刻,他也曾經羨慕同學的爸爸,會陪他們打球、打電動、或出遠門….但他從小有的是一個空蕩蕩的豪宅,以及爸爸匯錢過來要他去銀行領錢,他曾經也埋怨過這件事情,每一次要見父親,可能是要他直接在香港機場會合後,安排助理陪他出遊,而爸爸卻仍忙於公事,無法抽身….父親每一次的爽約,曾經是他的痛,但他也痛得習慣了! 只是,現在對於身為一位父親,”應該”是什麼樣子,他實在非常地模糊.加上太太的指責,他也只能陪笑,想著和太太還沒充分兩人世界,就已經被迫增加了一個連自己都陌生的角色,他不曉得太太要的是什麼,做不到一位父親要承擔的角色,更難以理解太太為什麼要跟自己發脾氣. 他只能理解到,太太可能像別人說的,有了產後憂鬱,而這些不解的”壓力”,讓他決定,就算太太不能陪他出遊,他都仍然要自己出去玩一玩,這句心裡面合理化的想法「哼哼,腳長在我身上,我才不要因為你們,而被剝奪我的權益!」Z先生這樣想著.這句話雖然殘酷,可其實對象並非妻小,而是對他素昧平生的父親心底最深的抗議. 諮商心理師這樣說:Z先生的案例,在所謂富貴命的這一代青年多有所聞,很多人因為自己沒有「父母親陪伴」的參照標準,而認為自己不適任父職或母職,在另一半的責難之下,乾脆另尋新歡或者被外界認為「不負責任到底」,可對他們來說,他們對於父母親的觀感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 這讓我想起前陣子美國有一個判例是關於德州一位16歲的青少年因為酒駕撞死了四個人,他因體內的酒精濃度過高而神智恍惚,沒想到在庭上他的辯護律師提出了這位青少年患了「富貴流感」(富貴流感是因財富過多而引起的一種精神病態),該律師指出因為父努親從小富著養他,讓他過度驕縱,導致對他人的痛苦無感,故不該為此次的犯行負責,重點是法官也認同律師的說法,只輕判十年緩刑. 這對於「被富著養長大的這群青少年」而言來說,到底是禍是福? 這群「靠爸族、靠媽族、靠家族」的青少年,其實面對自己,有多層的斷層,一方面他們知道父母親在社會上的名望及地位,某種程度的他們了解父母對己的期望,所以他們形成三種狀態: 一、「要求自己過甚的完美主義」符合期望的這群青年人,容易變得「完美主義」,不容許自己出錯,或者面對他人有錯變得尖酸和挑剔.這群人容易被不拘小節的人吸引,畢竟自己一輩子都活在某種完美的偏執中,沒有彈性,碰到另一半具備彈性,就會莫名被吸引的無可自拔; 二、「靠爸靠媽族典型」:另外一群則偏向另一種極端是:他們不願意看見爸媽失望的臉,卻又要爸媽無條件接受自己的不爭氣,所以犯下更多的違逆行為,要證明「自己也可以,自己很行」.這一群人容易讓人感到不負責任,或者對事情的嚴重性感覺避重就輕,無所畏懼.這群人對於別人的痛感較為無感,天真的認為「事情總有解決的餘地,不要看得太嚴重」.殊不知越是這樣想,就越容易看不清現況,也加上父母親常為他們解決很多問題,讓他們也較為有恃無恐,認為「應該沒關係吧」,是靠爸靠媽族的典型. 三、「看不見自己的小自卑」:由於爸媽永遠在耳提面命,「他們的見識永遠比你吃的米還多」長期在這樣觀點灌輸下的孩子,容易顯得自卑、並且看不見自己有哪裡好.所以他們為了要證明或認同自己跟父母也一樣,容易用不適當的方式表現自己,例如:不斷借同學錢買友誼,永遠不認為自己夠好,所以在情感上變得偏執和佔有.因為害怕自己得「沒那麼好」和「不夠好」被發現,就想窩在一個逞強或者不被看穿的位子,但其實內心很自卑卻又不被接納. 其實,Z先生要面臨的是突然間增加了”父職的角色”,又被妻子嫌棄著,Z先生就變得容易自暴自棄,或者”反向去尋求其他的方式證明自己也是不錯的”,”我是為太太著想的”,如此一來就用錯方法了. 也許,太太心裡面的擔心也是真的,先生並沒有做好父親的準備,更沒有典範可以參照,因而防衛起來.所以建議太太也可以:1.理解先生的擔心和害怕2.尋求心中的典範,並且舉具體的例子,讓先生參考3.先生講的婚後依然要有兩人世界也是沒錯,只是需要協調彼此的角色和分擔的份量. 也許,太太除了待在自己的傷心中,可以往外探探,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和先生討論較符合彼此想法的親職之道,而Z先生必須放下心裡面”被瞧不起””被看扁”的壓力,回頭整理一下自己小時候期望父母陪伴的渴望,才有機會靜下來,重新的按照自己的願望,給妻小溫暖和心中理想的家,更可以參照其他人的經驗,和小時候渴望父母陪伴、不想要被丟下、渴望能有父母關注的眼光,這些需求需要被自己認真的重視,唯有雙方都停下來好好的面對關係的困境,才是攜手往前走的關鍵! <圖片授權修改自李昌周攝影師,版權歸攝影師所有><故事內容為虛構,若有雷同處,純屬巧合>本文同步發布於:親子天下嚴選 黃之盈老師諮商心理師x作家,擅長以細膩溫暖的口吻,解析讀者在親子、伴侶及婚姻關係中,困惑又脆弱的心!部落格:<跨界.強悍且溫柔地出走>粉絲團:<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本文由黃之盈老師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