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真的是一個超級無敵常見的問題耶!光今天在媽咪拜動態就看到好幾個媽咪有相同疑問,所以非常雞婆的我,雖然在心裡偷偷罵說怎麼不上網查資料就有了,還是幫大家整理了一篇文章,讓大家一次把喝水相關問題都解決! 要來解決問題前,先說說我自己遇到的情況.當初大寶出生後,婆婆也會說要給寶寶喝水或是說老公他們小時候都要喝葡萄糖水之類的話,但是我都會很明確的告知母乳含量最多就是水分了,因此不用額外補水,等到有吃副食品後再給水就好,而且現在沒人在喝葡萄糖水了!而公公也會一直洗腦婆婆說現在帶小孩的方式和以前不同,照我們的做法就好,也要多聽現在的帶小孩新資訊,因此婆婆也不曾在說過,實在感謝XD而我媽那邊好像沒印象她有叫我要給大寶喝水,但是我記得我有跟他說過寶寶不用喝水~所以第一次帶大寶去小兒科打預防針的時候,她有特別問醫生.結果醫生竟然說最近很多媽媽都說新生兒不用喝水,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咦!你不是小兒科醫生嗎?怎麼會不知道?之後我想了想,我媽說我小時候就在這邊看醫生了,所以算了一下,醫生也快七十歲了吧!!搞不好他的育兒資訊還沒更新,還特地打給他同事小兒科的朋友,結果好像也是說不知道⋯⋯害我還要解釋給醫生聽,怎麼這麼奇怪?]所以說啦!連老老醫生都不知道了,我們的爸媽公婆搞不好也真的不知道,畢竟他們帶完我們之後,就沒有再帶小孩啦~也不會上網查資料或是更新育兒知識.因此,我們要努力的告知(洗腦!)最新及正確的觀念嘍!_________________水與腎臟的關係其實我們人體有70%是水,90%的血液是水組成的.水分可以協助養分的運輸、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溫,並將體內的廢物排出.補充足夠的水分,才能維持人體的正常運作.腎臟的功能主要是過濾跟吸收,它過濾一些雜質,把可以用的水分、離子再吸收,而寶寶的腎臟其實與大人不同,隨著年齡成長會慢慢增大.醫生在評估腎臟功能時,會以GFR腎絲球過濾速率來評斷,剛出生寶寶的GFR大概是成人的四分之一,到了1歲之後功能才會逐漸成熟功能已趨近於成人.寶寶水分占身體體重的比例約為80%,體內多餘的水分會經由腎臟排出成為尿液,但寶寶的腎功能發育未完全,無法排出過多的水分.因此沒事多喝水是無法應用於寶寶身上的,反而對寶寶的腎臟來說只是一種負擔,主要也是因為擔心腎臟功能不全會引發「水中毒」.腎臟什麼時候才會跟大人一樣成熟呢?答案是兩歲.不過喝水的嚴格限制,會界定在一歲,因為這是腎臟初步成熟的階段,很多寶寶過了一歲就會自動開始喜歡喝水,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什麽是「水中毒」?所謂的水中毒,並非水本身有毒,是因為攝取太多水分,導致身體產生症狀,便將這些症狀以水中毒這名詞來稱呼,當留在體內的水過多時,會導致體內的電解質也就是鈉離子失衡,我們正常人的血液裡鈉的濃度約135mEq/L到145mEq/L之間,這是我們身體運作正常的濃度,可是如果水太多,這個濃度就會往下降,降的越低就會產生問題,簡單來說,我們身體是由細胞跟細胞外液所構成,原本細胞外液是正常標準,大量喝水後,導致細胞外液濃度下降,但是細胞內仍然是正常濃度,此時,我們的身體就會靠滲透的方式達到平衡,所以濃度低的會往濃度高的地方滲透,水往細胞內跑,就會造成細胞水腫,導致細胞功能喪失,而第一個受到影響的細胞就是腦部,因為腦部的細胞是最敏感的,水中毒之後,水分會讓腦部細胞水腫,我們稱做腦壓上升,寶寶會產生頭痛、噁心感、嘔吐等症狀,嚴重的話會開始出現嗜睡,當腦壓上升到一定的程度,接下來就會昏迷甚至休克,當然從輕微到嚴重的狀況是逐步進行的,很少會一下子跳到死亡,除非喝的水量實在太多,所以家長需要靠觀察判斷. 如果發生水中毒的情形,爸比媽咪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停止喝水,讓囤積在體內的水自行排出去,這是輕微的時候可以採取的動作;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狀況如持續嘔吐或是精神狀況有點異常不是單純的哭鬧,甚至寶寶有點昏睡時就必須送到醫院,醫師會看情況補充鈉離子或是利尿劑. 寶寶所需的水分在哪裡?[這段很重要,要認真看唷!]配方奶粉都會標示沖泡比例,一般的比率是水占87%,奶粉13%,可見新生兒所喝的配方奶就已喝下許多水分,而母乳中的水分比率還比87%更高,因此只要按時給予餵奶,不論是喝母奶還是配方奶,就不至於有欠缺水分之虞,即使是在非常炎熱的天氣,母乳中仍然含有嬰兒所需的所有水份.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胃容量小,如果額外補充水分,容易影響喝奶量且未增加任何卡洛里,進而減少了其他養分的攝取,因此不需要的水份補充會造成嬰兒體重下降或體重成長緩慢. 寶寶何時可以補充額外的水份?4~6個月開始接觸副食品時,一天當中奶量相對會減少,此時就需要另外給予水分,水分攝取的來源多元,平時吃的水果、粥、湯中,也富含許多水分.尤其有些寶寶開始長乳牙,媽咪可以在寶寶進食後或是餐與餐的中間補充少量的開水,幫寶寶清潔口腔,有助牙齒健康.到底寶寶一天該攝取多少水分才足夠呢?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體重來判斷,每公斤體重一天的水分攝取量約150毫升﹝可參考下表﹞ 不同年齡幼兒平均水分攝取量:年齡平均體重(kg)每日總水量(ml)水分/體重每日攝取量(ml)6個月7.3950-1100130-1559個月8.61100-1250125-1451歲9.51150-1300120-1352歲11.81350-1500115-125 ◎6個月以前‧用母奶、配方奶補水其實六個月以前的寶寶不是不能喝水,寶寶喝的母奶或是配方奶,裡面都含有水分,而母奶的水分含量就有90%~95%,所以純喝母奶的寶寶並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除非喝的奶量不足,在正常範圍來說,每個寶寶的奶量,每天每公斤大約100cc~200cc,不過,這範圍很大,家長不需要特別記某個固定數字,小寶寶到底需不需要補充水分其實可以看尿量,通常一天下來,寶寶的尿尿次數為6~8次以上,除了次數之外,顏色也是透明清澈,像水一樣的顏色.不管是喝母奶或配方奶,只要一天沒有到這個次數或尿布換下來尿液顏色比較黃,就表示有水分不足的現象,這種情形下是可以給寶寶喝水的,或是讓寶寶增加奶量,但如果有些小寶寶有厭奶的狀況,那可能就需要補充水分. 我們的觀念都是多喝水比較好,但是對寶寶來說,其實適當喝水比較好,假設是喝配方奶的寶寶,一般來說各品牌所建議的量,水跟奶粉的比例應該是7:3,按照正常計算奶量的方式,寶寶這樣的水份量就足夠了,不需要自行調整比例,對於六個月以前的寶寶,也不用嚴格到一口水都不能喝,有時候喝完奶後,媽咪可以給寶寶喝10cc~20cc的水,幫寶貝漱漱口,清潔口腔也是可以的,只是,媽咪不能把水裝滿一個奶瓶,讓寶寶喝100cc的水來取代一餐的牛奶. ◎6個月以後‧靠開水、副食品補水六個月以後的寶寶開始接觸副食品,母奶和配方奶的需求量逐漸變少,每公斤每天的奶量約100cc~120cc,水分相對也減少,假設要讓寶寶開始喝較多的水,約一次50cc~100cc左右,差不多就在這時期,原因就是腎臟功能已經慢慢成熟,攝取流質的東西減少,寶寶吃的固體食物水分不是這麼多時,爸比媽咪可以早晚給寶寶各喝一次約100cc的水,不過主要還是要看寶寶的需求.如果發現小便量不足的現象,是一定要增加水分的,不過,不一定只是喝水,也可以從副食品中增加水分,如果汁、果泥、菜湯、稀飯等. ◎1歲以上‧看寶寶需求、固定喝水一歲以後的寶寶腎臟忍受力比較高,多喝水的話也只是尿量會多,少喝尿量就是減少,所以此時期的寶寶是可以像我們大人一樣喝水,至於是否要讓寶寶固定喝水,對比較大的小朋友來說,比較會表達意見,所以可以看他們的需求量,如果是較小的1、2歲的小朋友,其實有些家長會固定時間,一次給寶寶喝100cc的水,一天約喝個2~3次即可,因為寶寶還有喝牛奶、吃副食品,這些都有水分.基本上,一歲過後的寶寶喝水比較不是這麼嚴謹,如果嚴格來說,兒科醫師都會有一個基本的公式,用體重來計算寶寶一天所需的水分攝取量,但是家長並不用特別做計算,最簡單的判斷還是以觀察寶寶的尿量為主,如果寶寶一整天都沒怎麼尿尿、或是寶寶活動力實在是太強,一整天都在活動且一直排汗,當然就需要多補充水分了. 水份不足會如何?寶寶水分不夠時,最嚴重的情形就是脫水,此時寶寶的體重會往下掉,如果水分流失很快其實一天體重就看得出來差別,通常會依照體重下降的程度,來分不同等級的脫水,再提供適當的治療補充,若嚴重需緊急送醫.當有以下狀況時,就需要補充水分: 1:尿味很重. 2:尿的顏色很黃. 3:有便秘症狀. 4:嘴唇乾裂. 5:哭泣時沒有眼淚. 6:排尿次數一天下來小於6~8次. 7:發燒、腸胃炎. 8:劇烈運動或大量流汗. 9:皮膚摸起來乾燥、彈性不佳. 10:寶寶頭頂的囟門與頭骨不再呈現平整狀,反而下凹.嬰幼兒正確的喝水時機是以不影響正餐為原則,媽咪可以觀察小寶寶每天排尿狀況.另外,攝取水分時不要一下子給寶寶喝太多水,要分次慢慢喝,舉例來說,大量流汗除了水分流失,鹽分也會流失,所以如果單純只補充水,不給身體一些時間將鹽分吸收回來,也會造成水中毒,因此逐步補水很重要. 如何觀察寶寶有沒有脫水輕度脫水:﹝百分之四至五的體重脫水﹞會覺得寶寶口渴,精神尚好但是有點不安煩燥,嘴唇黏膜乾燥,小嬰兒一天少於六次換尿布,尿量較少.即早給予口服電解質液補充.輕度到中度脫水情況:﹝百分之五至九的體重脫水﹞除了上述的症狀,會覺得寶寶漸漸不喜歡玩容易累,尿量減少顏色變成深黃色,眼球摸起來較軟,寶寶哭的時候,眼淚的量減少或無,前囪門凹陷.此時,由醫生診治,給予口服電解質液和靜脈點滴,適當的補充水份和電解值,可以即早改善.嚴重的脫水時:﹝百分之十或以上的體重脫水﹞除了上述的症狀,會覺得寶寶的精神恍惚,非常得疲倦愛睡覺,眼框週圍凹陷,皮膚乾燥,許多小時,連一點尿都沒有.如果接近百分之十以上的脫水,十公斤重的寶寶,只剩下九公斤,每分鐘脈搏跳到一百三十次以上.應速請醫生診治,馬上的靜脈點滴補充往往是必要的,以免血壓下降休克. 如何觀察寶寶的水份補得夠不夠先計算寶寶的基本攝水量,可由體重推算知道.如果有腹瀉、發燒、嘔吐,呼吸喘等情況,依程度,再個別增加基本攝水量約三分之一或更多.輕微腹瀉要多補充約三分之一量,如果又有高燒,水量要給得更多.寶寶水份補得足夠時,父母會觀察到,寶寶減少的尿量和次數有所增加,深黃色的尿色會變淡.寶寶漸漸得有精神,會笑會想玩,煩噪不安感有改善,本來想要睡又睡不著的,也可以睡得香甜.細心的媽媽會注意到寶寶的皮膚黏膜乾燥有改善,膚色由慘白色漸漸轉為紅潤. 給寶寶喝什麼水比較好?給寶寶喝煮沸過的一般開水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選擇特別乾淨的逆滲透水,如果要用礦泉水給寶寶喝,最好也要經過消毒煮沸的步驟.幫寳寶泡奶粉的水,只要掌握煮沸、無菌的原則即可,但是,不能用山泉水泡奶或餵食寶寶,有些住在偏遠山區的爸比媽咪取水不是這麼容易,或者有些人的觀念是山泉水最自然最好,可是裡面的生菌量很高,即使山泉水煮開了,也無法得知是否有其他雜質、重金屬存在,如果長期喝對寶寶的身體可能會有問題,另外,家長當然也要注意奶瓶用具的消毒.[看到這段我心都涼了⋯⋯婆家就是用山泉水呀!因為比較偏僻,所以沒有自來水管線,要自己去載水那種.哎~但是我老公他們都長這麼大了?我也沒地方可以找水來煮⋯⋯難怪我一開始去婆家喝水都覺得有種味道!不是我的錯覺呀!!!] 寶寶不愛喝水怎麼辦?許多媽咪都有這樣的困擾,寶寶好像很不喜歡淡而無味的開水,所以常常就用現搾的果汁來代替開水,甚至有些婆婆媽媽們會在開水中摻雜一些葡萄糖水,讓寶寶喜歡上甜甜的口感,其實這都不是正確的方法. 讓寶寶喝果汁,不如讓他吃果粒、果泥嘗試不同口感與攝取纖維素來的健康.寶寶不愛喝水,媽咪只要耐心觀察寶寶的進食狀況,飲食均衡,不需要過度焦慮.不主動提供含糖飲料,不要讓寶寶習慣喝重口味的東西,從小就養成寶寶不喝飲料的好習慣.這時期的寶寶模仿能力很強,因此父母的身教很重要,想養成寶寶喝水的好習慣,爸媽應該率先以身作則,帶頭戒除喝飲料的習慣.每個寶寶的喜好與個性不同,無論是用吸管喝水、用湯匙餵、一般杯子或其他方式,家長不妨讓寶寶多嘗試,找出他喜歡的喝水方式.不妨為寶寶選購專屬的喜愛水杯,利用循循善誘的方式練習,進而讓他喜歡上喝水.此外,與其一味禁止寶寶喝飲料,不妨改以讚美代替責備,鼓勵並稱讚寶寶多喝水、多健康.[像我們家大寶一開始喝水是用奶瓶,然後看我們大人用杯子喝水,就變成喜歡用杯子喝, 知後突然又變成喜歡用湯匙喝,所以從沒用過鴨嘴杯,等到最後才開始用吸管杯喝水.] 如何幫寳寶建立喝水習慣大家都知道水對人體是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不過如何讓寶貝愛上沒有味道的水,的確很傷腦筋,寶寶喝水的習慣有些很好建立,有些則否,寶寶的味覺在三個月以後就會慢慢建立,所以有很多媽咪在寶寶四個月後會遇到寶寶厭奶的情形,因為他們的味覺開始可以分辨,因此,媽咪的原則是不要讓寶寶習慣喝重口味的東西,例如有些媽咪覺得寶寶不喜歡喝水,就加糖在裡面,這種做法比較不建議,最好的方式還是從生活態度中建立,比如說跟寶寶玩遊戲,遊戲中的獎勵可以是一杯水,當然爸比媽咪可以喝給寶寶看,告訴寶寶水真的很好喝,其實寶寶的學習力很強,也許一開始只覺得是遊戲獎勵,但是經由慢慢習慣水的味道後,自然就會想喝,或是家長可以將水裝在寶寶喜歡的容器,最重要的是不能用強迫的態度,這會造成寶寶的壓力. 特殊狀況的補水,發燒、腸病毒、夏天吹冷氣當小寶寶發燒時,是需要多喝水的,因為發燒會大量流汗,水分需求量高,若是沒有補充水分會造成脫水.如果脫水,小朋友哭比較沒有眼淚,精神體力很虛弱,皮膚摸起來很乾燥,那可能就要考慮小朋友脫水的現象.另外腸胃炎會有上吐下瀉的情形,當水分流失時,身體的電解質也會流失,因此,在腸胃炎的狀況下可以補充電解水,如果使用的是市售的運動飲料,家長需要以1:1的比例加水稀釋,否則糖分會過高,或者是到藥局購買小朋友專用的口服電解質水,這種就不用再稀釋.夏天到了大多都待在冷氣房裡,長期待在冷氣房時爸比媽咪應該多給寶寶攝取水分,因為冷氣會讓寶寶的身體、嘴巴、舌頭比較乾,不過,要跟家長們強調,雖然上述這些情況都要多攝取水分,但是不要一下子給寶寶喝太多水,要分次慢慢喝,舉例來說,大量流汗除了水分流失,鹽分也會流失,所以如果單純只補充水,不給身體一些時間將鹽分吸收回來,也會造成水中毒,因此逐步補水很重要. 寶寶喉嚨痛拒食的時候,如何補充水份?許多家長有這種頭痛的經驗,當寶寶有口腔咽喉的感染,會紅腫疼痛厲害,不肯喝奶、吃東西,連喝開水的量,小便的量也減少了許多,而沒有元氣.尤其是一些會引起發燒、口腔潰瘍的手口足病、泡疹性咽峽炎和泡疹齒齦舌炎的病毒感染,因為口腔疼痛的程度很厲害,寶寶往往會拒食任何東西,而引起脫水的現象.建議試試下列的方法,六個月以下的寶寶,牛奶、開水、糖水可以沖涼一點,慢慢餵.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此時可以試一些涼的稀飯湯或冰涼稀釋過甜而不酸的果汁.九個月以上的寶寶,口腔和舌頭有破洞,滴水不沾,拒食又很餓的時候,可以換給點涼布丁、涼豆花、豆腐等入口即化的食品,或是一歲以上的寶寶考慮吃些冰淇淋,多多少少補充一些水份和熱量.寶寶不吃不喝或吃喝很少的時候,可用涼一點的電解質液或運動飲料來補充水份和電解質.但如果寶寶有腹瀉,布丁、豆花,牛奶和冰淇淋等就不適宜.過敏體質或氣喘的寶寶碰到冰冷的飲食會咳得很厲害,就不要給它喝冰開水和冰品,給涼一點的飲料就可以. 有的沒的水,可不可以喝?◎紅嬰水V.S葡萄糖水通常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並沒有所謂的胎毒現象,更無須補充所謂的退胎火水(俗稱紅嬰水)或喝葡萄糖水.喝糖水是萬萬使不得,寶寶不但沒有補充到營養,害處還很多,如:1.甜味容易滿足食欲,反而使寶寶正餐的奶水不願意吃,甚至提早進入厭奶期,而且葡萄糖水的營養成分遠不及正常的奶水.2.糖分過高會導致脹氣,寶寶一旦脹氣,不但不喝奶,還容易哭鬧不止.3.糖水在口腔內若停留過久,容易與細菌發酵產生酸化唾液,易產生齲齒.4.增加嗆到的風險.而市面上的紅嬰水主要為葡萄糖水某些不明的中藥,多半未標示葡萄糖濃度及所含中藥成份,有些更含有果糖以增加嬰兒口感,容易造成嬰兒腸胃不適.其實,站在現代醫學的觀點上,哪有什麼胎毒!家長不必盲目為了「去胎毒、去胎火」而給嬰兒不需要的餵食,造成寶寶的身體負擔.新生兒出生會有輕微的黃疸出現(寶寶的胎兒紅血球被代謝分解,而釋放出膽紅素所造成),一般的病理性黃疸與生理性黃疸,以照光的方式就能獲得改善,這時也只要按照寶寶的體重,以適量比例的奶量來餵食寶寶,就可達到水分補充的目的. ◎蜂蜜水一歲以前的寶寶不能食用蜂蜜水,因為裡面的肉毒桿菌毒素,可能會造成呼吸中樞麻痺,影響寶寶健康導致生命危險. ◎果汁類如蘋果汁、葡萄汁等,原汁香濃,糖質高,滲透壓也高,只能有限的補充水份,加上果汁中所含鈉明顯偏少,不適合用來補充電解質.所以寶寶飲用時,最好能稀釋一倍,以降低滲透壓.尤其使是剛吃副食品的寶寶,果汁的量也不能一次喝太多.所以一兩歲的寶寶喝了大量果汁會有泥便現象,只要暫時不喝果汁,改喝開水就能改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媽媽們會發現,大一點的寶寶多喝些濃果汁後,寶寶便秘的情況會有所改善.但是,如果寶寶有便秘的現象,蘋果汁就不宜使用,因為蘋果汁有點止瀉的作用.因此寶寶如果有輕微腹瀉時,醫生會建議寶寶飲用點稀釋的蘋果汁.美國有的育嬰手冊建議,九到十二個月大以前的寶寶不要例行飲用柑橘汁,因為柑橘類果汁有可能會造成過敏現象,至少臉上皮膚有紅疹的寶寶要不要太早飲用. ◎碳酸飲料﹝汽水、可樂﹞在嬰兒腹瀉時,不能食用,因為所含電解質明顯的偏低,糖質太高而且滲透壓也高,因此也不適合嬰兒在一般時飲用.大人的感冒土方如七喜汽水加鹽或沙士加鹽,對感冒流汗補充水份鹽份尚可.但是在有腹瀉時,碳酸飲料所含糖份濃度過高的蔗糖,滲透壓太高反而會使得腹瀉更厲害. ◎運動飲料只有口服電解質維持液所含電解質一半的濃度,但糖質偏高,滲透壓比較高,所以有時候要略加稀釋後飲用.優點是容易購買,味道比較容易被生病的小朋友接受,缺點如寶寶腹瀉禁食時能提供的電解質不足﹝再稀釋後會更不足﹞,滲透壓也偏高,含部份蔗糖的配方不如葡萄糖容易利用.因此如果只要補充一部份的電解質和水份的時候,運動飲料倒是比開水和果汁來得好.所以幼兒發燒流汗厲害,食慾差不吃時,除開水、稀釋果汁外,適量喝點運動飲料可以補充電解質和水份.正常的嬰幼兒,一般平常的時候,不要以運動飲料來代替開水,除了養成甜食的習慣,以後會更不喝白開水外,尚未成熟的寶寶腎臟還要負擔排洩掉多出來的電解質. 寶寶便秘和喝水有關?新生兒便祕跟不喝水之間,兩者不須畫上等號.因為攝取水分不夠而便祕,這在大小孩比較常見.在以奶類為主食的嬰兒,這樣的機率很低,反而是要考慮其他因素,例如是否因為飲食太清淡而缺乏油脂.而且幾乎沒聽過已經肛裂的小孩,可以光靠多喝水解決便祕的.水喝過頭只會讓尿尿變多,不會幫助排便.如果新生兒出現排便不順的情況,應就醫請求協助,或是幫嬰兒以順時針方式按摩,來促進腸胃蠕動.當嬰兒開始添加副食品時,才需要考慮讓嬰兒喝水.而家長應注意在沖泡配方奶時,要依照所購買的奶粉說明沖泡除了先放水再放奶粉外,奶粉和水的比例也要正確,市售奶粉所謂的「一匙」是指「平匙」,勿自行略估奶粉量,如此會造成配方奶濃度改變而引起寶寶便秘或腹瀉.若未按照正確比例沖泡,泡得太稀,易導致寶寶攝取太多水分,引起鈉離子過低而引起抽筋,千萬不可輕忽. 以上,整理得眼花撩亂,本來以為可以打很快,結果竟然整整花了我四個小時!!!現在眼睛超花的,囧由衷希望能幫助到迷惘的爸媽們,然後順便去教育一下不知道的長輩們唷~ ●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寶寶喝水有學問早產兒基金會YES育兒發燒經嬰兒喝水的迷思-葉勝雄如何補充寶寶的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