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走到客廳,發現小孩昨晚吃的洋芋片還在桌上,大概還有三分之二沒吃完,我心想這鐵定軟掉了,當下感到有些無奈和煩躁.我決定讓孩子感受一下自然結果,所以也沒動它,直接將早餐上桌. 喬喬起床後來吃早餐,看了洋芋片一眼,「我以為可可要吃,你怎麼沒吃?」他轉頭問可可,可可說他不想吃,我問那這包洋芋片怎麼辦?喬喬說吃掉,結果他吃了一片後面有難色.「有軟掉嗎?」我問.他點頭,我問那他想怎麼處理,他說丟掉.「ok,我也要請你提出解決辦法.」喬喬想了一下後說:「我下一次會再跟可可確認他要不要吃,然後我會換個方式打開,這樣才好封起來,沒吃完會記得把它封起來.」我謝謝他有想到辦法,他把洋芋片拿去丟掉後繼續吃早餐. 體驗自然結果是什麼?我認為在育兒的過程中,可以的話盡量讓孩子體驗大量的自然結果.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因著選擇所帶來的影響,並透過經驗的累積幫助孩子調整每一次的行動.比起碎念和說教,自然結果更能讓小孩「有感」,而當孩子有感,才會有改. 所以今天一個小孩穿了三件衣服出門,另一個小孩只穿一件衣服出門,我都沒說什麼,那是他們的選擇,而我要做的是尊重他們的選擇,並讓他們有機會體驗選擇所帶來的結果. 下課回家後,穿了三件的孩子脫到只剩一件,他跟我說今天穿太多太熱了,所以把衣服脫掉.而另一個只穿一件的孩子說今天好冷,他明天要記得穿外套.我有說什麼嗎?我什麼也沒說.有時說的太多了,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當父母介入的越少,孩子才越有空間思考. 延伸閱讀:「這稱讚」常出現卻令人不寒而慄?看似懂事的孩子卻選擇忽略自己孩子一爆炸,爸媽也跟著失控?接不住孩子的情緒,是因為自己「習慣逃」「要保護好自己」,扼殺孩子自我感受覺察!陷入「自我嫌惡」的心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