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至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但冬季亦有機會出現小高峰.兒童的手掌、腳掌出現紅疹、水疱、甚至口腔出現水疱和潰瘍,及發高燒等,可能是患上手足口病的徵狀.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所引致,雖然一般都會自行痊癒,但由腸病毒71型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可能會出現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後果可大可小,所以家長切勿掉以輕心.事實上,兒童保持個人衞生習慣最為重要,勤洗手、有均衡飲食,及避免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或糞便等,都是有效的預防方法.只要做足以上功夫,手足口病就冇有怕喇! 由腸病毒引起雖然成人都有機會患手足口病,但多出現於兒童身上.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疾病,患者的手掌、腳掌,甚至口腔可能會出現水疱及潰瘍,身體其他部份如臀部及大腿亦有可能出現水疱或斑丘疹.手足口病主要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所引起,但要注意腸病毒71型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可能會引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類小兒麻痺癱瘓等,甚至死亡,所以家長不可輕視.手足口病主要的傳播途徑是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或糞便,或觸摸受污染的物件,包括玩具、餐具、毛巾及地墊等而受感染,潛伏期約3至7天.而患者在病發首星期是最具傳染性,而病毒亦可以在糞便中存活數星期,所以為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患者要避免上學或參加群體活動,直至水疱結痂.如患者感染的是由腸病毒71所引致,患者要待完全康復(退燒、紅疹完全消退及所有水疱結痂後)後,最好再留於家中休息兩個星期才正式上課,以策安全.暫無藥物治療當兒童出現以上手足口病的病徵時,最好去求診,但暫時沒有專門治療手足口病的藥物,醫生會處方一些針對治療患者徵狀的藥物,例如紓緩發燒和口腔潰瘍等藥物;患者要多喝水和在家中有充足的休息便可;在飲食方面,家長最好選擇一些較容易消化、水份較多,及富營養的食物給兒童進食.兒童患病期間,家長要留意他們的病情,如出現持續發高燒、脫水、食慾不振、神情呆滯、情緒異常暴燥,或病情惡化等情況便要立即求醫,接受進一步治理.宜注意個人衞生患者痊癒後會對相應的腸病毒產生抗體,但將來可能會感染其他腸病毒而再患手足口病.加上,現時沒有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手足口病,所以平時兒童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尤為重要. ‧接觸鼻和口前、進食前、如厠後、咳嗽或打噴嚏後,要徹底清潔雙手.不要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避免去到人多擠迫的地方,如要去到公眾場所,兒童最好戴上口罩.如學校等地方爆發手足口病時,兒童應避免參加集體活動,及避免與患者有親密的接觸.家長平時要保持家居環境清潔衞生,可以用1:99稀釋的家用漂白水清潔玩具、家具和一些共用物件,及處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待約15至30分鐘後可以再用清水清洗和抹乾.以上資料由註冊護士整理,經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杜蘊瑜醫生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