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社區的臉書群組看到有一名媽媽說到附近的公園溜小孩,本來以為是孩子太調皮,在椅子上面爬來爬去跌倒後就臉部受傷,包紮了多處挫傷.隔天去公園一趟,才發現公園多處設計不良,這位媽媽很貼心地將照片拍下,並用文字說明哪裡設計不妥,譬如地板應該要設置軟墊(而非石子路)、解決高低落差等等,但這篇文章po出,就被很多人出征了!很多路過留言的鄰居就說:你小孩最乖了,都沒錯?!椅子是用來坐的,不是用來爬的!然後,我就再也找不到這篇文章了.來到紐國後,常帶腦寶去playgrounds,一開始我是蠻驚訝的.孩子可以用任何方式使用遊樂器材,譬如(見圖片):可以從溜滑梯的任何一面上去玩(在台灣是只能走樓梯上去,然後滑下來)、可以從盪鞦韆的柱子攀爬向上,然後坐在盪鞦韆的頂上玩耍.在台灣,這樣的舉動一定被罵翻.可是,在紐國認為孩子應該保有他對任何事物的創意、看法、及使用方式,任何玩樂方式不該只有一種,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套玩耍方式,而playgrounds的設計就是必須要符合這項條件,讓孩子在任何玩耍方式下玩樂,都能盡可能安全.譬如說,承重的限制,不應該只有在溜滑梯或盪鞦韆本體才有比較高的承重,而其他地方則比較少.我問了一下在台灣設計playgrounds的表哥,他說因為台灣不可以用不同方式玩這些器材,因此不同部分的器材受重力會不一樣,因此如果不按照「標準」遊戲方式,的確會提高受傷風險.除此之外,紐國在playgrounds地面處理也蠻不一樣,材質也是有分軟墊、沙坑、軟土粗木屑地等,用緩坡方式處理高低落差,減少孩子奔跑時受傷(見照片).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想要用不同方式探索、爬來爬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透過不同的角度,孩子學會用不同方式觀察事情,再藉由大小肌肉的與手眼的合作,訓練自己身體的協調性.但在台灣的硬體(設施)與軟體(思想)還沒到位時,常常會認為孩子就是太頑皮,不遵守規矩,家長沒教好,受傷也是剛好而已.家長為了讓孩子能自由探索,發展肌耐力與五感,只能送去貴桑桑的體能課程.然後,在平常的生活中,又只能多處限制.從帶腦寶出國後,就發現他的活動力與肌肉掌控力的確和當地孩子比起來落差一截,他們從小的環境就是鼓勵孩子多用身體攀爬、擺盪、奔跑,不過他們也不會因為這樣而變成不懂規矩的小野獸.紐國孩子們在玩得時候雖然很瘋,可是看到其他人還在玩這項遊戲器材時,也是很禮貌地問說:Whenyoufinish,canIhaveaturn? 所以,自由玩耍與頑皮不禮貌,應該是兩件事吧!本文由<大腦媽媽BrainyMama>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為什麼孩子大鬧時會賴著不走呢?﹝腦媽聊聊天﹞晚上睡覺時,後悔早上對孩子太兇的家長請舉手!對付兩歲歡歡寶的教戰手則!「這不是別人的,是我撿到的」教導孩子什麼是偷竊行為!讓寶寶瞬間安靜下來!心理學者:善用「噓」或「嗯」的聲音安撫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