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公視粉絲團前一陣子,世足賽正熱,阿根廷暌違36年勇奪金盃,再度證明了自己是世界上的足球強國.我常想一件事,如果你是冠軍隊伍中的一員,一直以來跟著訓練與比賽,但卻總是坐冷板凳,幾乎沒有上場的機會.當球隊贏球或奪冠的那一剎那,你一方面為團隊勝利而開心,另一方面,是否有些許失落呢?失落些什麼?似乎,那個勝利「沒有我也行」.也就是,你並不是這麼被球隊需要,有種「我只是個局外人」的感覺.你甘願在關係中,就只當個搖錢樹嗎?最近觀賞台劇「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系列<尾號1314>,劇中主角國華是一位事業有成的牙醫師,突然間想停掉經營已久的牙醫診所.一直以來,他獨自在國內看牙賺錢,供妻子曉芬在英國攻讀學位,追尋夢想.眼看曉芬夢想達成,國華期待早日全家團聚,在海邊打造了一間夢想中的房子,等待妻小回來.誰知道,曉芬長期帶著兩個孩子在國外生活,早已習慣,根本不想回來.那一刻,他憤怒、無力、迷惘、失落.國華在電話中對曉芬咆哮:「我支持你去追尋夢想,原來我只是你的搖錢樹.我已經快50歲了,你以為我這個搖錢樹,還能搖多久?」我猜想,國華本來就樂於當個搖錢樹.為什麼?當他這麼做,能成全妻子的夢想,滿足了他在關係中「被需要」的渴望,他為此感到滿滿的自我價值.而就在妻子快要完成學位,離達成夢想只差最後一里路,在為妻子慶祝的同時,他卻悵然失落.圖片來源:公視粉絲團透過在關係裡「被需要」而找到自我認同事實上,國華不只一次提到自己想要的,就是「被需要」.當妻子要他搬去英國同住時,國華說:「在這裡,我是個牙醫,有許多病患需要我;但在英國,我什麼都不是!」 有許多人,像國華一樣,在關係中的自我價值,是建立在被他人需要或被依賴的基礎上.當有機會為身旁的人提供服務時,他會義不容辭.他喜歡被需要,期待為人付出,即使委屈自己也沒關係. 因為,付出讓他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有能力的. 人是群居動物,被需要的人,自然會被看重,也有機會得更多資源,包括物質或情感.反之,在關係中不被需要時,會重挫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甚至感到自己在群居生活中一無所有. 然而,當你無止境地付出,卻沒有得到期待中的回報時,你將感到憤怒與委屈,甚至,懷疑自己究竟之前的付出,有何意義? 當國華慢慢發現,自己成了這個家的局外人,偶爾和家人重聚,卻無法參與家人的話題時;他開始懷疑,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國華以為自己的付出,能換來與曉芬的「一生一世」;但是,幾年過去了,那些他最渴望得到的情感陪伴,卻始終沒出現.諷刺的是,他卻在AI機器人身上,找到溫暖. 當別人不再需要你時另一個挑戰是,一直以來,你以為別人沒有你不行;有一天,你在關係的重要性,卻不若從前.就好像,有許多青少年的父母,面對孩子不再凡事依賴時,會有股深深的失落感.過去,被年幼的孩子終日纏著,父母一方面嫌煩,一方面為孩子顧前顧後,「樂此不疲」. 一轉眼,孩子長大了,大多數的事情都想自己來,連管都不給管.父母才猛然發現,那個原本天真可愛的孩子不見了.不是不見了,是父母不再被如此需要了!或許,是你需要孩子依賴你,而不是孩子真的那麼需要你. 不少人長期在職場上位居要職、呼風喚雨,雖然累得不得了,但也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本以為退休後能好好休息,卻有股莫名的失落.整天閒在家裡,什麼都不是,當時叱吒風雲的自己,不見了,甚至還惹來家人嫌棄. 重新自我定位,你的存在就有其價值不論婚姻、家庭或職場,或者任何人際關係,都難免經歷變動與轉折.不同時期,每個人的角色與任務都會不同.你不能期待一直透過一樣的付出,獲得相同的回報;更不能期待,別人要永遠像過去那般依賴你. 如果,你是個常在關係中透過被需要來獲得自我認同的人,你得有心理準備,有一天,你可能不再被需要;有一天,你的角色可能被取代.就好像,你可能從先發,變成坐冷板凳.很失落嗎?你只要懂得重新定位,危機也可以是轉機.所謂重新定位,就是去思索(一)我非得透過這樣的付出,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嗎?其實,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二)我是否可以另闢戰場,在其他的人際關係中為他人提供服務?(三)我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方式,為他人做點什麼?像是,在孩子慢慢長大後,父母從協助者成為一個支持者,而非如過去處處干涉,這只是在弱化孩子的能力而已. 當你懂得重新定位時,也意味著,你仍在持續成長.一段能相互成長的關係,才是最健康的.本文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有機會支配自己的生活時,哪怕只有一點點,都會比較有希望感別把父母的失望,與自己是否有價值劃上等號!讓孩子體驗挫折,但不是刻意折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