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臨床心理師魏凱雁;邀稿/知芯心理治療所在早療領域中,常見有物理、職能、語言、心理等療育課,知覺動作功能由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師負責,口語溝通由語言治療師負責,而認知與社會情緒功能訓練則是心理師負責.看到這還是覺得有點「霧煞煞」嗎?究竟什麽狀況下適合上心理課?以下舉一些常見的例子,皆是心理師可協助處理的狀況:一、認知發展:包括理解、問題解決、學習、注意力、記憶力.>對環境的事物都沒興趣,引導下還是不太知道怎麽玩遊戲/探索>老師反映孩子聽不懂簡單指令,跟不上活動進行.>注意力維持和同齡孩子相比有明顯困難>確診/疑似認知發展遲緩.二、人際互動:包括人際興趣、社交技巧、眼神接觸、社交情境辨識.>人際興趣低,獨自遊戲居多,或只對物品感興趣.>無法融入同儕,或不知道如何交朋友.>疑似/確診自閉症、亞斯伯格.三、情緒行爲問題:包括情緒表達、理解和調節、過動、衝動.>環境適應問題,如拒學、過度退縮.>堅持度過高,僵化的行爲.>情緒困擾,像是過度焦慮、情緒失控,且不易緩和.>與同齡孩子相比,活動量過高,無法等待,衝動行爲多.>疑似/確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社交焦慮、分離焦慮、選擇性緘默症四、親職教養問題如果您或孩子遇到上述問題,且造成生活困擾,建議您尋求心理師專業評估和協助,把握黃金介入期.本文由<魏凱雁臨床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