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林玉婷、李若威撰文=李若威「食有餘,則釀酒.」台灣酒歷史學家范雅鈞分享,被喻為寶島的台灣農物產豐饒,自古以來有盛產的農作物,釀酒文化就一直存在,釀造屬於台灣的「地酒」.而將農產品拿來釀酒,正是能實現農產最高經濟價值的展現.目前台灣對於「地酒」一詞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範,但綜合<食力>採訪多位專家、酒莊、歷史學家等得出來的共識,「地」指的是台灣在地,而「地酒」則是主原料使用台灣在地農作物所釀製而成的酒款.所以像金門高粱雖然寫上大大的金門,但原料高粱並不是台灣產;台灣啤酒或是市售的精釀啤酒,許多主打著加入台灣在地水果、在地食材,但製作啤酒的主要原料小麥也大多非台灣生產;近年在國際發光的台灣威士忌也因為原料小麥只能進口,因此上述這些其實並不屬於「台灣地酒」.台灣水果、穀物都可以釀酒「台灣做酒很自由!」釀酒專業的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退休教授陳雪娥分享.台灣擁有豐富原物料種類,讓酒款原料選擇範圍廣泛.從地瓜、米、小米、糯米等穀物根莖類,葡萄、甘蔗等各種水果,可以看到用台灣在地原料或平常食用的農作物發展各式各樣的地酒,可說是百花齊放.臺中市霧峰區農會酒莊用益全香米釀造清酒;桃園恆器製酒使用平常食用、香氣與甜度豐富的台農57號地瓜來製成地瓜酒;台東出力釀找回阿美族祖傳釀酒法,以自然生長的9種藥草製成酒麴、台東圓糯米製作糯米酒;彰化秉森酒莊、台中樹生酒莊用台灣產的釀酒葡萄分別製成白蘭地和葡萄酒;台糖更在2022年8月宣布將啟動蘭姆酒開發計畫,利用台灣自產的甘蔗來製作蘭姆酒,更喊出將在2026年上市成國宴指定酒;文藝復興蘭姆酒廠也是用在高雄旗山種植的白甘蔗所製成.要拿來釀酒的米「心白」是關鍵台灣過去多以食用米釀造米酒,但若要釀更高級的清酒,以清酒大國日本為例就有「酒造好適米」的規格標準,其中最重要、和一般食用米不同的就是明顯的「心白」.心白是米粒中心澱粉排列鬆散、不透明的結構,外觀看起來像白色圓點.花蓮農改場秘書宣大平表示,心白有很多小空隙,製酒時水分及麴菌絲更容易滲入,讓米中的澱粉能被充分利用,因此適合用於製酒.而蛋白質和脂質也是影響風味的關鍵,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吳瑞碧提到,米外層的蛋白質、脂質成分在發酵的過程中容易干擾釀酒的風味,蛋白質會有酵素產生、脂質則容易氧化產生油耗味,這也是做清酒前需要精米、磨去外層米糠的原因.「吉野1號米」心白大、適合製酒「吉野1號米」是目前台灣稻米品種中,心白大、適合拿來製酒的品種.范雅鈞分享,吉野1號米在日治時期引進日本熊本縣菊池郡的稻種,當時甚至被選為「天皇米」,跋山涉水從花蓮運送到台中酒廠,用來生產最高級清酒「凱旋」,「向花蓮吉安鄉當地耆老問及吉野1號米,都對那宛如珍珠般的米粒特有印象」范雅鈞說道.雖然因為日本人離開、高級清酒停產,加上純食用的口感不佳、且難種植,越來越少人種植.吉野1號米比一般食用稻米高、稻穗顆粒大,更易倒伏、種植難度較高,目前花蓮改良場每年都有做純化、留下對抗病性較高的品種.「百年來它一直在那裡等待!」看到飽有歷史故事的吉野1號米正在閃閃發光,范雅鈞欣慰地說到.釀酒葡萄不談適口性、注重「香氣」果實小、釀造面積大更適合用於釀酒!台灣釀酒葡萄以1954年自美國引進的「金香」及1965年自日本引進的「黑后」兩大品種為主,主要種植於台中市、彰化縣一帶.在台灣酒專賣時期,公賣局於1979年與農民契作釀酒葡萄,台灣釀酒葡萄栽培面積迅速增加,但在2002年開放民間製酒前,因契作合約期滿、公賣局不再收購釀酒葡萄,產量減少.根據台中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葉文彬表示,一般食用的葡萄會講求「適口性」,注重果實的Q彈度,對於糖度、酸度的比例(糖酸比)會控制在30~40間,講求的就是入口的風味平衡.不過釀酒葡萄較著重於「香氣」,例如麝香、花香、果香、肉桂香等不同的風味,在釀酒時能提供更豐富的味道來源.體型上,食用葡萄較釀酒葡萄大的多.台灣常見的食用葡萄「巨峰」單顆重有10~12公克、經過疏果及合理留果後,每串葡萄的結果數約只有30~50顆.釀酒葡萄則較小,金香約3~5公克、黑后則為1~2公克,釀酒葡萄體積小、單串結果數量更多,能更有效地被利用於釀酒.至於採收時期約是葡萄萌芽後的120~130天,「想要酸一點的葡萄就早點採收」葉文彬分享,因為酸會隨著葡萄的呼吸作用被代謝掉,取決於釀酒需求來決定採收時間.除了常見的黑后及金香兩款釀酒葡萄,為提供更多元的釀酒葡萄選擇,台中農改場更改良出釀製白葡萄酒的台中1號、台中3號、台中5號,以及釀紅葡萄酒的台中2號、台中4號.目前威石東酒莊就以台中3號釀「木杉白葡萄酒」,曾於2017年法國里昂國際葡萄酒大賽獲得銀牌,另外台中樹生酒莊則以台中2號、台中5號釀「粉洪」酒,奪下2019年農村酒莊暨酒品評鑑水果甜酒金牌獎.為了提升釀酒品質,台中農業改良場育種出適合釀白葡萄酒的「台中3號」,由威石東酒莊取得獨家授權栽種.(圖片來源:食力提供)絕對不是次級品才拿來釀酒!好吃也不見得適合釀酒台灣雖然農物產豐富、釀造水果酒相當多元,但不見得每一種水果、每個品種都適合拿來釀酒,「糖度、酸度是關鍵」陳雪娥分享釀造水果酒時需注意的要點.糖份經過酒精發酵後則會轉化為酒精,因此想要高酒精濃度,原料的糖分含量就很重要,「普遍來說,可以用酒精濃度為糖度的2分之1來判斷,可滴定酸則1%以下較佳,太酸則會影響到酵母生長」吳瑞碧說明.「不是不好的原料才要拿來釀酒」,對於原料的選擇陳雪娥再三強調,若想要有高品質的酒,原料的選擇就很重要.「水果好吃,也不一定適合釀酒!」吳瑞碧分享過去的輔導酒莊經驗,不少農民會表示水果品質好、口味佳想拿來釀酒,但其實製酒水果原料的選擇並不只是單靠好不好吃來判斷.另外對於採收時間也要注意避開下雨天,避免殘留的水氣造成農作物易腐爛,釀出的風味也不佳.﹝飲酒過量,有礙健康﹞審稿編輯:林玉婷延伸閱讀▶承襲日本職人技藝再造「益全香米」價值!霧峰農會酒莊開拓台灣清酒之路▶堅持不廢園而走上釀酒之路!秉森酒莊用果香白蘭地天然留香▶秉持番薯囝仔精神釀出格外品的甜滋味!恆器地瓜酒「蒸」到世界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