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天氣微寒,有點陰雨.送孩子去上學的路上,我看到一位送孩子去托嬰中心的母親,左手抱著未滿一歲的孩子,右手臂上掛著兩個孩子的包包,右手牽著快兩歲的孩子.大孩子要進門前哭哭,媽媽在手忙腳亂的狀況下問孩子:「怎麼了?要抱抱嗎?」我心裡很佩服這位母親,通常在這樣負重或是趕時間的狀況下,要因應孩子的各種行為和情緒都不容易.親愛的媽媽們,你們是不是浮現了從小到大陪伴著孩子過程中,各種狼狽與慌亂的景象?可能是下雨天騎著車載孩子,可能是帶著生病的孩子看醫師,可能是一打二,一打三,各種妳必須告訴自己要獨立把問題解決的情境.身為母親的每一刻,妳都在奮鬥中學習,從每次的挫折,甚至是自責中,不斷詢問自己:我到底要怎麼辦?我到底要怎麼才能做得更好?信誼基金會在110年的「親子情緒互動大調查」發現,在父母回應孩子的負向情緒方式中,媽媽雖然比爸爸更積極面對孩子的負向情緒,但也較容易受孩子的情緒影響而心情低落.針對這份調查,基金會特別找了許多我很崇敬的老師們來回應爸爸媽媽們很在意的教養疑問,也推出了一本可以免運免費索取的手冊接住孩子的情緒,讓父母輕鬆掌握情緒教育的趨勢、觀念與實務.其中我分享了有關於身為母親怎麼讓自己的有餘裕的方法.我想起那些一邊親餵弟弟,一邊哄著哥哥的畫面,也想到先生出差好幾週,我每天下班後繼續照顧他們到上床睡覺,自己靜下來都很想哭的畫面.希望讓母親們更喜歡成為母親的每種樣貌.免費索取由此去:https://reurl.cc/AKnW1Z 本文由<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