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關線上有豐富的總鋪師辦桌文化,崑山科大USR計畫結合歸仁青農農特產品入菜,也由親子手把手料理講究的辦桌功夫菜.(圖片來源:崑山科大提供)採訪·撰文=張語屏沿著台南的母親河「鹽水溪」踏查,從上、中、下游,會看到不同的地景產業和人文.崑山科技大學USR計畫主持人、空間設計系副教授張郁靂表示,沿岸踏查鹽水溪,在看到不同聚落間的人口組成,有少子化和老年化問題後,透過空間設計系的背景,以空間和土地規劃,做為在歸仁區進行食農文化之旅的起點.USR計畫團隊與空間設計系師生花費2年踏查鹽水河域的環境,理解河域週邊的地理與產業發展.(圖片來源:崑山科大提供)「台南縣市其實地理幅員大且有蠻大的差距,從吃的角度來觀察在地,是最淺顯易懂的,因為涉及到一級產業、吃的文化和產業,較容易理解各地的特色.像是歸仁有名的總舖師辦桌文化產業,還有在地的歷史演變,再利用空間設計專業,來探究人跟土地的感情.」張郁靂說.計畫團隊從食文化為起點,串連了歸仁在地青農與文史工作者.以都市糧倉的概念建立飲食文化平台「歸仁這裡的高鐵重劃區,日後的工商發展會突發猛進,那原本的農業怎麼辦?」張郁靂表示,把歸仁當地的青農、文史工作者、公部門、農會等職人整合起來並建立社群關係,透過他們來看地景的改變,台南歸仁農會有百年糧倉,透過農會做為平台,再以食農文化行旅打造「新農業地景」的起點.歸仁農會倉庫群拍攝於2019年,許耿肇表示此圖有日本時代保留至今「土壟間」和糧倉,八角樓(右一)為1960年代的種子貯存室.其中倉庫已由歸仁青農租用下來,USR計畫團隊也將共同規劃農業物產館據點.(圖片來源:劉芳吉提供)從台南的「兩河流域」見南關線上的產業演變老家在台南七股養殖虱目魚、現擔任台南市歸仁區紅瓦厝國小老師的許耿肇,除了校內教職,關注食農教育、農業發展,也有文史工作者的身份,研究台南的「兩河流域」的變遷,長期觀察對鹽水溪與二仁溪的產業與文化歷史的變化.他提到,「府城一直是台南最重要的出入口,台南的溪流大多做為運送物資到府城的功能,經由當地的權貴地主、佃農變成的地主來經營,因此對兩條河周邊區域、家鄉七股的發展,有長期的田野觀察.」許耿肇是台南鹽水溪與二仁溪周邊環境的文史工作者,經常帶領民眾走讀社區.(圖片來源:崑山科大提供)特別在2010年台南縣市合併前後,許耿肇表示,「合併之後,主要會以城市為核心去發展,一直往台南東邊和北邊移動,其實就可預見20、30年後,會變成密集的工業與住商建設,現在就已經開始壓迫到農業的發展.」許耿肇在2004年遷住至歸仁區,由於在高䥫重劃區,土地價值已是過去18年前將近3倍,許多土地擁有者都捱著不動,在等待市場最好的時機,就會形成到農民租不到地的情況.他分析,「許多老一輩的地主還被1951年耕地三七五減租的回憶綑綁著,怕再租給別人要不回來,所以當好不容易甩掉這個糾葛,就不會願意輕易地賣地或出租.」許耿肇藉由舉辦「週末小旅行」,召集老師和民眾,利用走讀方式,找出過往台南縣不同的特色,藉由走讀也共同認識不同區域的產業與文化以及許多歸仁在地的「有志青農」,看著他們自立自強也協助彼此,「像是歸仁的百大青農謝丙寅就資源共享,他提供一些小農在自己田裡合耕一塊地裡,經歷從產到銷的流程,若願意繼續便留下一起在農業上發展.」從產地到辦桌用南關線最精彩的廟宇文化帶動歸仁產業從證劵經理回到歸仁務農,也成為台灣百大青農的謝丙寅,努力集結小農、尋找工具與資源,要讓耕作面積變大,才能將蔬果穩定供貨給未來的大型通路與市場.謝丙寅藉由打響歸仁的知名度,讓豐富的歸仁文化可以帶動當地的農產及產業,「最深厚和精彩的是廟宇「建醮期間,就能銜接到吃的文化,便規劃了在田間餐會之旅.」而歸仁的廟宇最久遠的也有500多年的文化歷史,在台南新豐區也有許多知名的「總舖師」如蘇嘉進,結合南關線——台南關廟區、歸仁區、仁德區建醮「吃中午」文化,利用跨區總舖師的合作、「半年圓」的習俗,重現過往富有人情味的辦桌流程和共食記憶.吃中午:在遶境的前一晚是普渡,隔日當晚要準備遶境的接禮,隔天早上就是「遊庄」,到了中午就是「吃中午」活動,主辦的宮廟,就要負責那天遶境的餐食,提供給中午的陪境、香客和外來旅客,原本是由村民自備餐席到宮廟前,甚至將桌面放置地面,席地而吃,在1982年便全面交由總舖師料理,也曾因萬人參加,便無擺設椅子大家改站著吃的演變過程.(引用來源:謝丙寅出版的歸仁在地誌<歸農棧>.)歸仁廟宇前由總舖師統籌萬人料理的時代雖然已過,所幸尚有總舖師三代傳承下,將這辦桌文化保留下來.中間為歸仁區知名手路菜總舖師蘇嘉進.(圖片來源:崑山科大提供)農曆六月在台南歸仁曾有過半年節「食半年圓仔」習俗,由文史工作者許耿肇帶領團隊,復育這個民俗文化,從歸仁菜市場門口煮湯圓,也與民眾分享民俗傳統.(圖片來源:崑山科大提供)觀察到歸仁、關廟、仁德這3個又像都會區又像農業區模糊的界定,市中心的發展成熟,周圍地區卻逐漸被淡忘,「因為經濟發展也讓地方之間有城鄉落差的狀況.像南歸仁就是現在的綠能城,在高鐵一帶.中歸仁則又是住宅區,北歸仁媽廟亭一帶,其實看得到是熱鬧的發展產業,但像北歸仁一帶的農業、服務業和工業產值低,很容易被遺忘掉了.」無可奈何之餘,謝丙寅發覺到南關線的農業影響力不大,也需要被更多人關心,否則會被遺忘掉,必須主動找辦法連結資源.在歸仁種植花生、芝麻、稻米以五穀雜糧為主的農產,謝丙寅也針對短期及長期作物之間現金流,利用加工提升價值,也觀察消費者的喜好種植合適的作物,找出自己的特色才不會陷入盤商收購價格的泥淖.以設計力經營南關文化新地景:為百年教會打造公共廚房與食物銀行如何運用空間設計的專業協助建設或是保留歷史建築、特殊的地景或歷史建築,張郁靂說到,「2020年與區公所合作,為歸仁基督長老教會先蓋了社區廚房,後來教會希望讓更多人不必擔憂宗教關係而不敢走進教會參與活動,便買了教會旁的地,我們以空間設計專業蓋了一座去宗教化的「食物銀行」.」而地景改變之前的理念,要讓人看見和理解並不容易,張郁靂與共同計畫主持人空間設計系助理教授林秀慧表示,一開始必須不斷和社區組織農會和青農提出,地景的用途會創造哪些特色、未來會有哪些共同的生活記憶,也為歸仁農會再造的辦理校園空間設計競圖,讓台南建築師公會來評比,透過空間終能與在地夥伴齊力推動在地產業與文化.右二者為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助理教授林秀慧,與其他師生協助青農張清文(右三)進行無人商店空間概念設計.張清文表示,未來要在歸仁高鐵重化區,設置24小時無人商店提供台南產地食材.(圖片來源:崑山科大提供)建置地方文化農業與總舖師饗宴的物產圖書館歸仁的青農們和USR計畫團隊辦理了田間餐廳與小旅行,張郁靂表示青農們認為需要有個據點,讓外地遊客到訪時,就能立刻看到歸仁的物產文化和歷史,和區公所合作推動「歸仁小旅行」,也已申請租用了農會裡的百年倉庫做為據點.林秀慧也表示,「歸仁有總舖師文化,也有歸仁農會的百年倉庫,過去是代表著與府城之間與城門外那片田的焦點和糧倉,倉庫在那裡,故事就會在那裡.」團隊帶著新豐高中的學生,藉由地方小旅行,走讀八甲圳、農會倉庫群,七甲花卉等沿路認識歸仁,林秀慧說,「看到許多學生的回饋單都表示,他們在歸仁長大,卻都不知道原來有這些地景故事.」讓年輕人認識地方文化,也認識當地的農產作物.讓設計者的視野從土地開始林秀慧表示,其實最期望透過USR計畫達到的是1+1大於2的力量,幫助到地方.張郁靂也透露在多年的走訪與努力之下,尋訪適合的地點也把學生帶入,以當地做為設計對象,而成果舞台就在社區.「讓學生試著用台語對著社區的老人家演說,藉由空間的改造對老化住宅、社區、環境、居住會有哪些提昇和改善,也讓地方和大學內部有了觀念上的轉變,」從思考土地文化開始,而不再只有經濟利益的單項發展.由USR計畫團隊為地方農夫設計縮小真人比例的3D列印「模範農夫」獎盃.張郁靂笑著表示,「他們收到這樣的獎盃會更對身為農夫更有自信,獎盃也會比較願意擺出來.」(圖片來源:崑山科大提供)USR計畫團隊認為,能應用空間設計的專業,推動地方農業與在地文化,同時也牽動了崑山科大與在地跨領域的合作,每個角色都各司其職,而不再只有農會才能做青農和農業的事.左為林秀慧,中為張郁靂,右邊專案經理莊佳勳.前方繪本為計畫請國小學生回家問爸媽關於歸仁的記憶,共同彩繪成一本繪本地方歷史書.(張語屏攝)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名稱:南關線的飲食文化學堂——慢食行旅計畫計畫團隊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受訪對象﹞計畫主持人:空間設計系副教授張郁靂共同計畫主持人:空間設計系助理教授林秀慧專案經理:莊佳勳計畫簡介:以南關線上百年農倉的焦點場域如歸仁、關廟等,利用科技與設計力,以行動支持新農業的扎根與茁壯.農村的歷史保存作為文化的總體營造,讓文化轉變南關地方創生的好主意與生意.從食農教育開始的餐桌革命,守護南關地景文化的永續發展.由都市糧倉介入城市,發現屬於地方的風土味道,而總舖師變為私廚,讓社區分享的流動文化續存.延伸閱讀▶建立台南農業品牌從食農教育扎根!台南應用科大設計師培教材讓農業進入家庭▶微生物科技創造農業生機!由台南青農守護糧倉文化▶減氮肥作物更茁壯!成功大學以微生物科技解決慣型農法土壤負擔提升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