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用定期挖耳朵.(圖翻攝自媽咪拜專欄作家常春月刊)內容編輯/媽咪拜編輯部你喜歡挖耳朵、清耳屎嗎?但你可知,耳屎對於耳朵具有保護作用,即使不用特地掏耳朵,耳屎也會自動排出.另外,也可以從耳屎顏色去檢測健康狀況,一起來了解吧!挖耳朵一定要挖到耳屎?了解耳屎的用途耳屎又稱作耳垢,分為乾性與油性(也稱濕性,特徵是耳朵、耳屎濕),一般來說東方人以乾性耳屎居多.許多人不喜歡耳朵塞住的感覺,會固定挖耳屎來清理耳朵,如果你正好也是如此,那麼以下這段解釋可能會顛覆你對耳屎的印象:根據<元氣網>文章指出,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提到,耳屎的組成,是由人體耳道的分泌物、油脂、酵素以及皮屑等物質而來,對耳朵有清潔及保護作用,而且還可防止細菌增長、阻擋有害物質(如灰塵、蚊蟲、細菌等)進入並侵害耳道,如同耳朵的守門員一樣,因此應避免過度挖耳朵清潔.定期挖耳朵有必要嗎?其實挖耳朵並無必要性,因為人在咀嚼時,大部分耳屎會藉由下頜關節的運動與耳內纖毛活動而漸漸脫落並排出耳外.若真的想讓醫師清理,以下4種狀況可以考慮.何時該去診所挖耳朵?這4情況可!許多人好奇多久要挖耳朵一次?其實大約一年1次即可.那麼,那些情況必須看求助醫生呢?以下整理4情況:1. 耳朵塞住聽不到若耳垢太多,通常會覺得耳朵被悶住、聽聲音時都有一層阻隔的感覺,這個情況大多為洗澡或游泳時耳朵進水,耳屎遇水膨脹、塞住所致,才會導致聽力受阻.2. 耳朵有異物感、抓耳朵這一點尤其會發生在寶寶身上,若寶寶沒來由地莫名哭鬧、出現亂抓耳朵的動作時,可能是耳垢太多或耳道有異狀,有些爸媽會以棉花棉幫寶寶挖耳朵,但建議最好帶至診所由醫師處理,切勿自己幫孩子挖耳朵,避免傷及外耳道及耳膜.▲不建議爸媽用棉花棒幫寶寶挖耳朵.(圖翻攝自媽咪拜駐站專家陳宣合醫師)3. 耳屎卡太深當耳垢卡得太深,或是有些人因耳垢排除能力較不好、無法適時將其排出時,切勿以棉花棒或掏耳棒挖耳朵,除了可能造成外耳道受傷,還可能把耳屎更往內推,反而更不易清除.4. 外耳道發炎最常見的原因便是耳朵進水、搔抓或過度挖耳朵;前者的潮濕環境,容易讓耳道內壁表層剝落、引來細菌或黴菌入侵,後兩者則是很容易導致耳道受傷.情況嚴重時可能還有流膿、分泌物等情況.若有上述情況發生時,務必盡快就醫,交由醫生清理與處理.耳屎顏色代表哪些情況?7種顏色大解析!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國外網站<littlethings>指出耳屎常見有7種顏色,分別代表不同健康狀況:1. 鵝黃色耳屎(柔軟)此種大多為小孩的耳屎,且耳屎量也比成人多,不過屬於正常現象,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2. 深黃色耳屎(濕黏)前述曾提到耳屎有乾性、濕性之分,濕性耳屎便是深黃色,這種濕黏質地主要是防止耳道乾燥、搔癢,有潤滑作用.3. 暗咖啡色耳屎(黏稠)耳屎顏色深的人,可能是因身體排放大量汗水、產生化學物質影響的緣故,好發於體汗較多者,話雖如此,它仍屬於「健康的耳屎」.4. 白色耳屎(耳屎片狀、乾燥)也就是乾性耳屎,常呈現片狀、也容易切碎,常見於體臭味較淡的人身上.5. 暗黑色耳屎常見原因為壓力大的「耳屎過度分泌」或耳屎在耳道裡過久的「氧化現象」.6. 帶血絲耳屎這是由疾病或外力引起耳膜受傷(如:耳膜破裂、受損、穿孔)所致,必須盡快就醫檢查治療.7. 灰色耳屎(濕黏)可能是耳朵堆積過多灰塵而導致,但要是伴隨耳道搔癢或乾裂,建議盡速就診,確認是否為「脂溢性濕疹」.▲耳屎可以檢測身體健康狀況.(圖翻攝自HEHO)Q1:耳鼻喉科可以挖耳朵嗎?A:可以,或者也可以至家醫科請醫師協助.若是幼童,則可帶至耳鼻喉科或小兒科.Q2:不用特地挖耳朵,有動作可讓耳屎自己掉出來?A:不用特地挖耳朵,日常生活中吃東西咀嚼、吞嚥、講話或嘴巴動等動作就會讓耳屎震出來.有些人的耳屎不易排出,或者太硬、厚,可至耳鼻喉科請醫師開立「專門的」耳垢軟化劑,並遵循醫師指示使用.Q3:耳屎軟化劑副作用多嗎?A:一般來說,如果是外耳道有急性感染,耳屎軟化劑的某些成分可能會造成刺激.碰到此情況時建議先就診並檢查治療,勿自行滴用.Q4:為什麼會耳屎臭?A:耳屎臭多為「濕耳屎」,如果出現臭味、導致耳朵濕濕臭臭的,則可能是耳朵遭感染、長黴菌,需盡速就醫治療.Q5:有濕耳屎,狐臭機率較高?A:日本曾有研究指出,在日本有狐臭問題者,竟超過9成都有濕耳屎,而在台灣臨床經驗來看,本身是濕耳垢者,也約有7~8成的人有狐臭困擾.因此濕耳垢與狐臭兩者之間有相當大關聯.延伸閱讀:耳朵痛、愛哭鬧,小心是急性中耳炎!醫生:一定要看到好為止耳朵進水的3種正確處理方式!不是只有大人,新生兒也要預防!*本編輯部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媽咪拜(MamiBuy)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請以分享原網址之方式,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socialmamibu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