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連假我們已經預先計劃帶孩子去Xpark水族館.我一方面很希望可以帶著孩子多認識這個世界的各種面向,另一方面,又很糾結於動物被拿來做為營利目的這件事給我的反感.透過書本和影像認識,是很棒的方式.但如果可以更進一步,與生物面對面、真實接觸,會不會更能夠觸動孩子(甚至大人)心中一些不同的感受?引發深層的思考?出發的前一晚,我決定先跟四歲半的姊姊聊一聊關於我們即將去水族館這件事.我告訴她:這些生物有些是繁殖出來的,有些則需要先把牠們從大海或河裡抓到水族館裡面.他們可能原本的生活空間很大,現在變很小,因此有些魚會一直去撞魚缸,搞到自己受傷.所以我們希望這些水族館盡量創造一個比較像牠們原本生活的空間給這些生物,這樣到了新環境,可能比較不會覺得那麼緊張,然後就傷害自己.姊姊問:每一隻都會嗎?我:我不確定,應該不是每隻都會這樣.姊姊:就像XX剛到幼兒園每天一直哭一直哭,OO就沒有,只哭了一下子.園長說,我們這邊布置得很像家,XX應該可以很快習慣姊姊又問我:他們會把大魚跟小魚分開嗎?不然大魚會不會去吃小魚?我:水族館應該會看情況分區,就像動物園會分很多區,獅子老虎會在一區,羊阿、馬阿在另一區,才不會被吃掉.姊姊:對,所以之前阿姨(動物園解說員)有說,這邊的動物會活得比較久,因為吃得很好,也不容易吃掉.所以那些魚也是嗎?我:這我不確定,我們到時候再去問問看水族館的叔叔阿姨.我們也聊到,如果到時候有觸摸體驗區,姊姊想去體驗看看嗎?她決定不要(現場沒有設置體驗區),因為她認為一直被摸來摸去一定很不舒服,對於她有這樣的想法,我滿感動的.我最後告訴孩子,如果真的要請動物來住到動物園、水族館讓我們認識,我們至少要做到好好照顧牠們.就像領養貓狗一樣,主人有責任給他們好的環境,注意食物、睡眠、活動空間、甚至需不需要交朋友等等,至少希望牠們可以健康、開心.我們聊了很多,也給了我一些不同於過往的想法.如果是被人工繁殖出來的生物,住在動物園/水族館,有沒有所謂的「可憐」?如果被眷養的動物,因避開了被獵食的可能,因此活得比在野外更長壽,這樣算是「幸福」嗎? 以往談到動物園,我總是很糾結於動物被拿來做為觀賞並營利帶給我在道德上的違悖感.但隨著都市化程度提高,如果不是透過去動物園、水族館,我們的下一代,又有甚麼機會去認識各種不同的生物?以前偶而還可以在附近水塘看到青蛙,或在小坡上的樹叢看到螳螂,現在呢?背起行囊去住在叢林一兩年?或揹著氧氣瓶潛水去觀察海底生物?這些有幾個人做得到?孩子行嗎?也許有人會說,去水族館、動物園看動物,這樣的認識很膚淺、充其量也不過在滿足人類想要探究其他物種的私心.但如果沒有試著去初步接觸、認識了解,我們是不是會變得對這個世界更冷漠?以為地球真的繞著人類轉?認為人類是凌駕其他一切生物的存在?這次去Xpark,以一個觀光客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他們的館內生物種類還算豐富,園區規畫明確,參觀動線也清楚.但從一個生命看著另一個生命的角度… 我對水生動物沒有研究,不知道牠們究竟需要多大的活動空間,才稱得上「足夠」空間需求應該因物種而異,但像是三隻左右的魟魚,在真的不大的空間反覆折返游,真的看了就為牠們感到難受.我不忍看,更無法長時間駐足,快步帶著孩子離開那區.有時候我會覺得,跟當代人類相處在同一個世代,真的是這些生物的不幸.動物生存、環境永續、都市規劃、人類發展,各個議題彼此之間注定要拉扯.要怎麼防範一方無限度的擴展?有沒有可能取得彼此平衡?真的好難.我的FB專頁 蔡蔡視角 歡迎按讚追蹤、一起聊聊分享 教學現場.親子育兒.有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