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貪快或怕會弄髒環境,要讓嬰幼兒學習為自己吃飯 在一切求速的忙碌現代社會中,大家都沒有閒情逸致的好好吃一餐飯,這不就是不懂得如何好好用心體會生活的寫照嗎﹖我們不是很努力地想把孩子教養好,希望孩子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不同面向,不要像我們小時候一樣,眼中、心中、行動中,都以為只要把學校的書讀好就好,等到進入社會上工作才發覺,自己除了讀書甚麼都不會,如果連書都沒有讀好,更是覺得人生從此灰暗一片. 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要為自己而活,要好好的生活,父母就不要貪快或是怕弄髒環境,要讓嬰幼兒的孩子自己練習為自己吃飯. 在<育兒大百科>這本書中指出:「嬰兒三個月左右,會出現將自己手放在眼前注視的所謂「Handlyguard」動作.......該Handlyguard是靠自己的意志來活動手,是使用手操作工具的第一步.」當孩子可以靈活的運用手,就可以拿食物給他,讓他用手抓食物吃. 孩子可以用手抓食物吃來餵自己,是一種「我能感」的體現,這會給孩子很大的鼓勵作用,同時也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和肌肉的能力,奠定孩子自信與自我負責的基礎.雖然孩子常常會把自己和衣物及環境都弄得髒兮兮的,但是看嬰兒自己抓著食物吃的認真表情,對我來說好有療癒效果,對孩子來說卻是最好的訓練與教養. 有一次在二年級代課,那天要陪孩子們吃午餐.班導師有交代一個同學吃得很慢,結果坐在他前面的女生吃完後,開始餵那個吃很慢的男生.我看她餵一口,他就吃一口;原來他不是吃很慢,而是喜歡「被人家餵」.二年級了,還要被人家餵,是不是很令人驚訝﹖ 現在很多小孩有感覺統合失調的毛病,其實都是出在嬰幼兒時期自己動手的經驗太少.被大人保護過度的孩子,失去自己動手學習的機會,就會從健康的孩子變成生病的孩子.原本造著正常的發育進程訓練,孩子都可以學習著照顧自己,對自己負起責任,卻因為被保護過度而變成失能現象,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真的愛孩子,希望孩子可以正常地長大,父母要克制自己「過度代勞」的衝動,因為這不是愛孩子,你貪圖一時之快幫孩子做事,就長遠來看,卻是妨礙孩子的成長與傷害孩子對自信心和自我負責能力的建立. 洪蘭教授在<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書中寫著:「在教養的路上,順著大腦的發展去做是最正確的,因為如果大腦未成熟,還沒有準備好,教了也是枉然.在書中,我希望傳遞一個訊息:珍惜你的孩子,讓他自然的長大,在這過程中,不放棄一分一秒可以跟他在一起的時光,因為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繼起宇宙的新生命.」孩子的發育都有進程,要順著他的發育進程引導與協助,揠苗助長不是真的成長,過度保護也是干涉與限制,父母會生並不表示會養,要多吸收教養的資訊,才會給孩子提供最適當的協助. 當孩子開始會抓握東西吃時,這是很精細的動作,因為他要拿起食物,還要精準地把食物放進嘴裡,其實可以這樣做到,對小嬰兒來說是很大的自我肯定感.愛孩子,千萬不要因為害怕髒亂而剝奪他可以學習照顧自己的機會.用手抓食物吃我也可以餵自己,讓孩子學習照顧自己,就從自己練習吃開始,孩子要為自己的人生承擔責任,就從可以自己吃東西開始,不要再餵他了.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光彩.臉書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尚瑞君著作:<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陪你養成親子之間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教養變得優雅又有效率.讓我們用愛與耐心去發掘孩子的亮點,協助孩子發出生命中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