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國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約10萬人,雖然治療藥物多元,但臨床觀察不少孕產婦擔心用藥影響胎兒健康,常擅自停藥,恐致關節腫痛變形風險大增.醫師表示,新一代藥物安全性高,無論懷孕期間或產後哺乳都不會影響胎兒,呼籲孕媽咪應與醫師討論、規則用藥,以免關節腫脹變形才後悔莫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黃春明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發生原因跟免疫不平衡有關,身體會產生「環瓜氨酸抗體(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ntibody,anti-CCP)」及「類風濕性抗體因子」,進而誘發免疫抗體自我攻擊,造成多處關節發炎腫脹疼痛,一旦未及時用藥治療,關節持續發炎1至2年就會導致關節變形壞死、一輩子無法回復.「先天基因與後天因素都會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黃春明醫師表示,先天遺傳為多基因調控,遺傳率僅5%左右,發病與否需後天因素配合,包括病毒,細菌、或結核病感染、牙周病或腸道細菌感染、荷爾蒙變化等,這些因素都會誘發關節發炎腫痛,甚至引起嚴重發炎性關節炎.黃春明醫師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40到60歲中年女性,但20到40歲年輕女性或部分男性也可能罹病,通常罹病男女比約1:3至1:5,高達8成患者會出現多發性、左右對稱的全身關節發炎腫痛症狀,其中又以手指及手腕關節發炎最常見.黃春明醫師表示,目前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藥物眾多,臨床上醫師可用的武器很多,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少量類固醇、免疫調節劑(DMARDs)及施打生物製劑等,通常前三種藥就能處理約7到8成病患.一旦嚴重關節發炎腫痛變形,此時加上生物製劑就能有效緩解症狀、穩定控制病情,「風濕性關節炎像慢性病,只要好好用藥控制,就能跟正常人一樣生活」.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孕婦在懷孕期間或產後哺乳時,因擔心藥物會影響寶寶健康,貿然自行決定停藥,反而容易造成關節發炎腫痛變形.黃春明醫師曾收治一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30歲女子,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少量類固醇及免疫調控劑,且她也施打生物製劑,懷孕後毅然停打生物製劑3個月,沒想到手指、手腕、手肘、脖子、膝蓋等多處關節居然開始發炎腫痛,女子咬牙苦撐到產後才繼續施打生物製劑,幸好關節破壞不嚴重,目前病情也獲得控制.黃春明醫師解釋,以往部分生物製劑只能用在懷孕第一產程與第二產程,但隨著醫療進步,現在新一代生物製劑在整個懷孕產程都可使用,幾乎不會或極低透過胎盤到胎兒體內,因此不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更不會經由乳汁傳給寶寶,所以女性哺乳期間可繼續使用,且健保也有給付,呼籲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按照醫生指示用藥,避免病情控制不佳,導致關節變形才懊悔不已.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關節變形就無法逆轉,因此早期發現治療非常重要.黃春明醫師提醒,如果身體有2到3個以上關節腫痛,且關節疼痛左右對稱,最好儘速就醫排除罹患風濕性關節炎.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冬季時也要特別注意保暖,手套、圍巾、帽子都是不錯的禦寒及防風防濕小物,平時應少吃油炸食物,建議採取地中海飲食,不妨改用橄欖油、深海魚等富含Omega-3食物等,如此都能減少關節發炎反應發生,穩定控制病情.醫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顧問級主治醫師中華民國教育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第11屆,15屆及現16屆監事